2007年2月28日 星期三

馭風而行的蝸牛

 


各位知道台灣最小的蝸牛是什麼?台灣最小的蝸牛又有多小呢?答案是只有1.37mm,這是最近才在蘭嶼發現的一種世界新種蝸牛,目前尚在論文撰寫階段是尚未發表的新種,這類的蝸牛叫做罌粟蝸牛,因為他們如同罌粟花種子一般大小因此得名。台灣另外有他三種親戚也都是小不點,最大的不過2.5mm。其中一種是2004年才在台北及宜蘭山區發現的八丈島罌粟蝸牛,這種蝸牛原產於日本的八丈島,冬天乾旱時罌粟蝸牛肉體緊縮於殼內,殼口內數目不等的齒刻可以營造殼口內微空間的高溼度,這又小又輕的殼隨著強勁東北季風飄到台灣,碰到適當的環境就落地生根繁衍成龐大的族群。一般人對蝸牛的印象不外乎是:害蟲!黏答答的好噁心!慢吞吞的!殊不知蝸牛在維持生態平衡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沒有蝸牛,地上的落葉傾倒的朽木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會腐化,蝸牛的存在加速各種元素在生態系中的循環速度,下次看到蝸牛可要對他們另眼相看喔。




2007年2月27日 星期二

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

穿著簑衣的蝸牛

有沒有看過殼上長毛的蝸牛,東洋蝸牛就是一種殼上長有細毛的蝸牛,這種奇怪的蝸牛其實在台北市的近郊就能發現,只是他晝伏夜出一般民眾不容易發現,另外一種常見至長毛蝸牛是台灣盾蝸牛,一般棲息於低地闊葉林下,不明就裡的人看到這些還以為發現了什麼怪物,蝸牛的殼上為什麼會長毛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找到比較合理的解釋,目前較被接受的假說是這些殼毛可幫入蝸牛聚集露水,幫助他們獲得足量的水分與水氣;另外一個說法是東洋蝸牛身上的殼毛可減少蝸牛滾動的摩擦力,當蝸牛被風吹著滾動時有殼毛的蝸牛能被吹得比較遠,有助於蝸牛族群的擴散。


 



線條東洋蝸牛/台灣特有種




薄盾蝸牛/台灣特有種



 


吃素?我可是葷食主義者!

非洲大蝸牛在日據時期由下條久馬一為食用目的引入台灣,但因肉質不好推廣失敗,結果變成台灣農業上的大災難,為了防制非洲大蝸牛農政單位無所不用其極,包過化學防治及生物防治都曾嘗試,1959年引進原產於非洲及美洲的兩種肉食性蝸牛用以防制非洲大蝸牛,但這兩種天敵均不能適應台灣的氣候而效果不彰,這種結果不知是禍是福,因為夏威夷也曾經引進其中一種肉食性蝸牛,雖然有效的防止了非洲大蝸牛的蔓延,但也導致夏威夷特有的樹蝸牛幾乎滅絕,這些樹蝸牛現在都名列於CITES(華盛頓公約)中第一層級的保護,所以引進外來塢種不可不慎。然而有一種全世界只有在台灣能夠發現的蝸牛─草包蝸牛就是一種肉食性蝸牛雖然他的體型遠小於非洲大蝸牛,然而他對於其他菜園裡有危害的小型蝸牛卻能有效的抑制他們的數量。誰說蝸牛只吃菜,蝸牛類也有凶猛的獵食者呢。


 



草包蝸牛/台灣特有種



 



  • 留言者: 只是普通人
  • Email: ada209@g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13-07-03 15:04:58
謝謝介紹^^
請問是不是多數的「食肉蝸牛」都是吃「體積比自己小的腹足綱動物?(小蝸牛、蛞蝓)」因為很難想像蝸牛可以追上昆蟲之類的吃啊.
[版主回覆09/26/2013 07:53:37]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