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口蝸牛 Moellendorffia hiraseana Pilsbry, 1905
1905年由美籍軟體動物H.A. Pilsbry命名,命名時是根據在寶斗山的二枚死殼,他當時就懷疑殼面有毛。
可是我抓到的個體不是太老了,殼皮都掉光光,就是死殼。這次在花蓮終於找到ㄧ個不會太老的成蝸,皺口蝸牛的殼毛還真粗ㄚ。
皺口蝸牛通常躲在朽木裡,要找活的不是很好找。
皺口蝸牛最大的特徵,就是體層末半部有個向內凹入的皺摺。
螺塔則向下凹入
- 留言者: 咖啡杯杯
- Email: ccmei41@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10-17 21:44:55
[版主回覆10/25/2010 20:08:22]
這位老師您沒仔細看內容喔!
- 留言者: 請填寫
- Email: lance-74@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6-10 20:34:54
- 留言者: 請填寫
- Email: lance-74@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6-10 20:34:14
- 留言者: 小孩
- Email: knight33@ms3.url.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10-04 00:06:05
[版主回覆10/05/2009 11:11:09]還要看更多嗎?
- 留言者: 摩奇克~神鵰俠侶
- Email: lk303622@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9-08-21 03:02:21
[版主回覆08/21/2009 09: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