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1日 星期二

蝸牛王子發現的台灣新紀錄蝸牛─芝麻(虫昌)蝸牛 2003

芝麻(昌)蝸牛分佈於舊世界溫暖地區及太平洋上島嶼,通常殼非常小,有一個半月形的石灰質口蓋,口蓋像蜑螺內側有一指狀突起。他們沒有真正的觸角,但頭上有兩片很寬的觸角狀突出物,眼睛很大位於此突出物頂端。


再成長過程中他們會吸收殼內層的鈣質用以建構外殼,因此成蝸的殼內層非常薄。芝麻蝸牛的殼口通常不外翻內側也不太會增厚,所以不容易從外殼區分成蝸或亞成蝸。


過去台灣的文獻並沒有芝麻(昌)蝸牛的紀錄(2003年以前),筆者為首次紀錄,台灣總共有一屬兩種,筆者判斷應非近年遷入的外來種,只因體型都非常小,在過去研究者的採集之旅中未被採集。只要仔細尋找很容易發現,一旦找到會發現他們的族群數量其實是非常龐大。


 



下圖是福田芝麻(昌)蝸牛Georissa hukudai Kuroda, 1960


殼高約2mm;殼徑約1.6mm外形極似芝麻(昌)蝸牛Georissa japonica Pilsbry, 1900,但殼面螺旋紋較不清楚或甚至消失,胚殼較小,所以使螺塔看起來更尖,體層較寬大,螺軸滑層較寬闊。臍孔封閉。殼口近圓形,口蓋石灰質,紅色,半月形。本種分佈於日本沖繩本島及与論島。台灣分佈於蘭嶼及東北部山區,棲息於潮濕的落葉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